- 新婚博士主動報名“蛟龍”號試航
- 來源:人民網 發(fā)表于 2010/8/27
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與研制的我國首臺載人潛水器“蛟龍”號
據中科院網站消息 7月18日下午,江陰蘇南國際碼頭彩旗招展、鼓樂齊鳴,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與研制的我國首臺載人潛水器“蛟龍”號,在歷經52天的3000米級海上試驗后,返航歸來!膀札垺碧栞d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上試驗的成功,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、法、俄、日之后,世界上第五個具備此深度級別載人深潛和作業(yè)能力的國家。
載人潛水器項目是國家863計劃“十五”重大專項,于2002年底立項。在2009年成功完成300米和1000米級海試后,今年5月底,“蛟龍”號開始了3000米級海試。到目前為止,“蛟龍”號已進行了37次下潛。此次海試中,“蛟龍”號4次突破3000米深度,最大下潛深度達3759米,已經超過了最新公布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。
“蛟龍”號載人潛水器由國內幾十家單位聯(lián)合攻關,從零起步,自主研發(fā)。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作為該項目的主要參研單位,承擔了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(tǒng)的研究開發(fā)和實驗工作?刂葡到y(tǒng)相當于載人潛水器的“大腦和中樞神經”,主要包括航行控制子系統(tǒng)、導航定位子系統(tǒng)及綜合信息顯控子系統(tǒng)3個部分。
“蛟龍”號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(tǒng)采用先進的控制策略,能有效克服潛水器本體、海洋環(huán)境、傳感器、執(zhí)行機構等不確定性干擾,可同時進行自動定向、自動定深/高和自動定速控制,從而實現潛水器長距離航行時全自動航行控制功能,有效減少潛航員的駕駛強度。為了保證潛水器安全可靠運行,控制系統(tǒng)具有較強的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功能,充分利用安裝的多種傳感器實現潛水器的冗余控制,通過采集載人潛水器操作面板的操作指令及各種傳感器的信息,進行分析和判斷,輸出指令控制各種執(zhí)行機構,使?jié)撍魍瓿筛鞣N動作。綜合信息顯控系統(tǒng)通過對采集的信息進行數據分類、存儲并在人機界面上進行顯示,給潛航員和指揮員提供決策參考,方便駕駛潛水器和指揮潛水器的作業(yè)。數據分析后處理系統(tǒng)具有對存儲的歷史數據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和匯總等功能。此外,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(tǒng)還包括半物理仿真平臺?刂葡到y(tǒng)軟硬件的各種功能、控制策略需要通過半物理仿真平臺驗證后才投入潛水器應用,以確保系統(tǒng)的穩(wěn)定性和可靠性。
“蛟龍”號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(tǒng)在300米、1000米和3000米等級別的海試中,一直穩(wěn)定可靠運行。海上試驗結果表明,“蛟龍”號在全自動航行控制策略、在線信息采集/處理/存儲/報警、數據分析后處理和半物理仿真驗證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。
在“蛟龍”號載人潛水器海試中,沈陽自動化所有6人次參加,其中博士研究生劉開周不顧首型載人潛水器試驗存在的巨大危險,主動報名參加載人潛水器試航。劉開周畢業(yè)不久就參加了載人潛水器控制系統(tǒng)的研制工作。海試開始時,正值他新婚不久。但他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(yè)舍小家而顧大局,告別妻子,毅然登上試驗船參加深海試驗。海試以來,他多次參加下潛試驗。7月12日,他與其他兩名試航員下潛至3757.31米,親眼見證了我國首型載人潛水器新的下潛紀錄。
此次3000米級海上試驗成功創(chuàng)造了我國新的載人深海潛水紀錄,是我國載人深潛事業(yè)和深海裝備技術發(fā)展的重大成果和重要里程碑,對有效開發(fā)海底礦產資源、和平利用海洋、提升我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(zhàn)略意義。這一深度的突破也體現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重大進步,顯示了中華民族實現“可下五洋捉鱉”的長久夙愿的能力。此次海試還鞏固鍛煉了試航員隊伍,將加速我國第一代職業(yè)潛航員的誕生。